求职简历模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商情报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https://m.39.net/pf/a_4473339.html
内容摘要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各地区经济运行向好趋优,区域分化有所收敛,呈现出“东部优、中西快、东北稳”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2%、8.0%、7.8%和5.1%。东部地区仍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十年超过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金融发展更趋均衡,区域存贷款增速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地区”由快到慢的格局,存贷款规模区域差距继续收敛。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新兴消费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结构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存贷款增速有所放缓,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受城镇化及产业转移带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受益“一带一路”推进,对外贸易稳步发展;金融机构规模不断壮大,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证券保险稳步发展,业务创新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显现,民间投资企稳向好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区域经济金融运行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各地区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三大战略”带动区域投资协调推进。各地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均有所回升,东部地区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居各区域之首,东北地区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全面推进有效释放投资潜力。三是消费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各地区出口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51.5%,中西部占比有所上升;各地区进出口增速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东部地区依然是全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领跑全国。四是区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各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着成效。东部地区新动能加快成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作为东部产业和技术转移的重要承接区,新旧动能转换空间较大。煤炭、钢铁行业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态势良好,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创新步伐加快,中原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六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长显着放缓,各地区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普惠金融扎实推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七是金融体系去杠杆见成效,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提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总资产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0.4个、5.2个、2.7个和10.4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但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总供求更加平衡,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把握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各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找准区域优势,明确发展定位,深化区域间分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塑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做好宏观审慎评估(MPA)工作。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第一部分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各地区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挑战。总体来看,各地区经济运行向好趋优,区域分化有所收敛,呈现出“东部优、中西快、东北稳”的发展态势。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增速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地区”由快到慢的格局,存贷款规模区域差距继续缩小,金融发展更趋均衡。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年,各地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2.7万亿元,同比增长6.9%,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是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仍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东北地区企稳对经济增速回升的贡献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5%、22.8%、21.1%和4.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5个、1.6个、1.5个和0.3个百分点。1.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区域投资协调推进。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5.5%和29.1%;东北地区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0.9%转为1.9%。民间投资回暖向好。年,全国民间投资38.2万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民间投资增速平稳回升,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增速由上年下降24.4%转为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全国制造业投资19.4万亿元,同比增长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如,浙江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5.5%;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6%和19.3%,比上年提高7.0个和1.4个百分点;受战略性新兴项目助推,重庆汽车、电子制造业投资对工业投资贡献率近七成。“三大战略”区域投资协调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的全面推进有效释放投资潜力。年“一带一路”政策涉及的18个省份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产业转移有序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有条不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稳步进行。长江经济带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覆盖的11个省份年投资同比增长11.0%,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2.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东部地区贡献突出。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对全国消费增长的贡献突出。东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51.5%,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3%和18.7%,较上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3.外需贡献率由负转正,西部地区外贸增速领跑全国。年,受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等因素影响,对外贸易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6.8%转为9.1%。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进口总额增速较上年分别回升21.0个、27.7个和23.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5.0%,增速领跑全国。各地区出口总额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其中,西部地区出口总额增速比上年提高38.1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看,东部依然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82.9%和82.0%。4.产业转移与升级较快,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年,全国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36.3%和58.8%,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吸引东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迁移,而东部地区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分别增长7.4%和7.2%,比东部地区分别高1.4个和1.2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53.1%,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8.0个和6.3个百分点。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年,各地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着成效。煤炭、钢铁行业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比上年回升3.7个百分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0.4个、0.4个和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下降0.25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年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6.7%。脱贫攻坚再创佳绩,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如河北超额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年度目标任务;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6.4%;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9.4%。6.房地产待售面积下降,东北地区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5.3%,降幅比上年扩大12.1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7%,增速较上年回落14.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明显,东北地区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9%、12.8%和10.7%,分别比上年回落21.7个、17.0个和4.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回升2.4个百分点。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年,全国各地区金融业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力度,各地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基本平稳,资产质量总体稳健。1.各地区存款增长放缓,中西部地区存款比重提高。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分地区看,中部和西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2%和8.5%,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6.8%和19.2%,同比分别提高0.4个和0.2个百分点。分结构看,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0%,其中,东北地区增速较上年回落13.3个百分点;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下滑较多。2.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多1.6万亿元。分地区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3.9%和4.4%,分别较上年下降4.3个和1.3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2.6个和3.0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9.5%,分别高出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1.6个、5.2个和5.6个百分点。3.各地区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中西部地区贷款占全国比重上升。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7个和0.6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同比均提高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受基建投资、住房融资需求等因素拉动,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进一步提高。年末,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增量占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为86.3%,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9.1%、23.0%和17.0%,分别高于本地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6.8个、8.1个和4.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8%。4.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显现,各地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是小微和涉农领域贷款增长较快。东部和西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3%和24.0%,增速较上年分别回升2.6个和1.6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7.2%和14.8%,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5.0个和2.3个百分点。二是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东部和中部地区高耗能行业2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同比下降0.3个和0.4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长放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9.9个、5.7个和2.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速低位回升。5.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和物价水平上行等因素影响,名义贷款利率小幅上升,实际利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年12月,全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名义利率为5.80%,同比上升36个基点;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为1.84%,同比下降个基点。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名义利率分别为5.63%、6.32%、5.84%和6.08%,同比均小幅上升。剔除通胀因素,实际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6.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所缓解,东部和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下降。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年末持平。分地区看,中部和东部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0.27个和0.12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潜在信贷风险压力有所缓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