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
(-年)
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年)》的通知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新区)直属各单位:
现将《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年7月24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坚持浙江所需、舟山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紧扣建设“四个舟山”目标,激情创业、拼搏赶超,创造性系统性落实各项任务,特制定舟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如下。
一、全面落实发展目标
到年,围绕省委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目标,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渔农村、偏远海岛、困难群众倾斜,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勇当探索者、实干者、闯关者,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率先推进海洋经济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创新城市。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成型,油气全产业链形成规模,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调共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互促,初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0%。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链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海洋智能制造等科创高地,海洋科技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到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2.7%,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30万元/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成果,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机制、市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收入分配质量不断提高,实现居民收入十年倍增,劳动报酬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
——率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成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显著增强。积极争创国家自由贸易港,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城市。自贸试验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和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船加油和国际船供保持全国领先,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和甬舟一体化。以宁波舟山港为标志的世界级港口集群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化江海联运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率先推动城乡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努力成为群岛特色、海上花园、独具韵味的品质城市。新型城市化扎实推进,城市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海上花园城市独特韵味全面彰显。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以内,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均衡度领先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美丽舟山建设取得新成效,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建成率80%以上,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城市PM2.5平均浓度在19微克/立方米以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91%以上。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加快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努力成为共建共享、精神富足的幸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建成学前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照料等15分钟公共服务圈,偏远海岛公共服务供给显著改善,全生命周期民生需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满足。建设家庭友好型社会,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二级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分别达到80%、90%以上。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城乡教育共同体占比不低于8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36%以上。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8岁,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4.2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张。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和文明实践服务圈,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全部达标,高品质文化公共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诚信度持续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元/年,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认定标准扩至低保标准的两倍。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2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每万老年人口拥有养老护理人数25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法治舟山、平安舟山建设一体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领先。
展望到年,创新、开放、品质、幸福舟山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更加优化,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魅力全面展现。法治舟山、平安舟山达到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二、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1.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加快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绿色石化、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工装备与船舶、海洋电子信息、航空、航运物流、清洁能源与装备等产业,建设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和新材料基地、海洋特色制造业强市、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引进一批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能快速取得突破的高尖新项目或企业。深入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路径,推进产业园深度整合提升,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争创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快建设全域旅游城市,积极发展海岛休闲旅游和佛教文化旅游,推进医疗、养生与健康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培育总部经济、线上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渔农业,加快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强镇、渔港经济区、渔农业科技园区。
2.打造区域性海洋科创高地。聚焦石化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海工智能装备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聚力打造东海实验室、高新区、滨海科创大走廊等高能级海洋类科创平台,建设国家海上试验公共保障基地、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及繁育基地、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工程实验室、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产业创新载体。实施科技新政,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策源地,实现研发投入倍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聚焦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两大领域,坚持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起抓,建设海洋特色人才港。实施“舟创未来”海纳计划,新引进大学毕业生10万人、高精尖人才人以上,培育和引进一批与海洋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基础产业人才。建好人才飞地、科技创业、产业创新、高校院所和区域合作平台。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健全市场化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服务数字化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3.大力推进数字变革。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石化、船舶修造、螺杆制造、水产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搭建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以上。实施百项智能制造计划,建成一批示范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未来工厂,规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发展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船联网、海上智能终端等数字基础产业,推动渔业、港航物流、海事服务、海上交通等领域整体智治、精密智控。加快建成舟山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建设国际数字离岛。培育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云化”改造,培育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无人经济、数字文旅、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完善“舟山大脑”民生应用,加快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医院、海上、智慧校园、智慧景区等建设。实施全民共享数字红利行动,实现5G网络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重点岛屿全覆盖,降低公共服务领域新技术使用门槛,保障不同群体更好享受数字红利。
4.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扩大现代化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创平台投资,坚持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等领域多元投入,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投入,抓好省市重点项目、省“六个千亿”产业项目、两新一重项目和省市县长工程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导向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海)、用能、资金、环境等要素保障,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实施体系。“十四五”期间,谋划安排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重大建设项目个,完成全市重大项目投资亿。
5.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迭代升级消费新政,拓展消费新场景,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谋划布局新的城乡商业网点,加强社区商业、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夜间经济、在线经济、体育经济、高品质步行街、海洋风情店铺、商贸特色镇(村)等多元消费平台建设。扩大乡村消费,培育海岛主题游、乡村精品线、民宿产业群,提升舟山渔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畅通城乡消费经营渠道,推进城乡一体消费、共建共享。加快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深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规定,培育水上飞机、游艇、邮轮、海钓等消费市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促进时尚体育消费。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示范企业,积极争取设立离境退税、免税商店。深入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和放心消费行动,造就一批舟山名企、名品、名牌。推进放心消费环境建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6.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纵深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高地建设,创新推进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到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油品储存能力万立方米,油气年吞吐量1.4亿吨,国际船加油万吨,国际船供6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亿元。深化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推进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建设,吸引国内外油气企业集聚。深化自贸区首创性和差别化改革探索,推进油气储备体制改革、通关一体化改革、数字自贸区、油气贸易自由化、长三角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等系统集成化改革。发挥世界油商大会平台作用,不断拓展油气全产业链。探索建设国家粮油进出口双循环核心基地,打造进口粮油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基地,建好浙台经贸区,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积极发展新型贸易方式,开展跨境电商十大行动,加快打造海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力引进外资,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强与省内自贸片区及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到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
7.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大力提升港口能级,依托大港口建设大交通、提升大物流、推动大开放,到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7亿吨。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成一批30万吨级以上泊位和智能化码头集群,完善航道、锚地、引航基地等建设规划。全面优化江海联运物流体系和接收分拨系统,做强宜江适海联运船队,提升航运服务平台产业承托能力,建设国家江海直达运输示范区和江海联运航运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联动长三角、联通长江、辐射亚太的枢纽功能,到年,江海联运量3.6亿吨。推进自贸区+江海联运一体化发展,拓展互联网+航运物流产业链,提升大宗商品储运能力,建设铁矿石配送中心,到年,铁矿石混配量2万吨。推进航运服务业升级,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船舶交易、航运金融、海事服务等综合服务,建设世界一流海事服务基地。
8.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创造的一流环境。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加大社会领域投入,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民营企业在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共同富裕上发挥更大作用。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升级工程,建立健全企业减负长效机制,深化小升规、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小巨人、雄鹰企业和链主企业,办好开发区(园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岸线论英雄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大力整治低效企业,加快盘活闲置资源,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探索让数字经济、创新经济、生态经济、现代服务经济成为新时代老百姓经济的有效路径。发挥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作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院士之家,促进初创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0家。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准入和退出便利度,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三、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
9.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才、小微创业者、高素质渔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让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差异化扩大中产政策。进一步落实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减税降负、就业创业支持、技能提升政策以及居民增收措施。减轻中等收入家庭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稳定中等收入群体,优化中等收入社会结构,增强政策的托底保护。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规范招考选拔聘用制度,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平,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依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完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0.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5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渔农民创新创业和转移就业政策支持,发挥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失业人员动态服务管理,兜底保障困难人员就业,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跟踪帮扶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家。健全统筹城乡、线上线下一体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淘就业平台,推进引才云建设,开展高质量就业订单培训,推进就业创业事项无感智办。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动纠纷分级调解体系,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稳妥推进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制度。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就业的制度障碍,规范劳动派遣用工行为,完善和落实工时、休息休假制度,依法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加强工资支付全过程监管,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
11.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指导线、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职工工资共决及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联动机制,医院和县域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规范发展财富管理行业,鼓励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使民众分享增值收益的金融产品。坚持放水养鱼,建立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制度。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渔农村流动,实施渔农民收入万元新增工程,培育一批海岛创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产业、传统手工、特色渔农业等门槛低、参与面广、根植于民间的富民特色产业,完善企业与渔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渔农民分享更多乡村产业增值收益。
12.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贯彻落实科技创新要素市场配置相关政策,优化升级科技金融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等体制机制,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构建绩效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落实国家、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加大对企业类知识产权创造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深度参与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科技大市场服务能力,做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在舟山应用,实现科技成果应挂尽挂、供需对接精准推送、中介服务一网汇聚、技术交易规范便捷,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到年,技术交易额累计达亿元以上。
13.创新完善财政政策制度。深化预算改革,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完善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提升财政服务和保障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确保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推进市与县区、功能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不断完善区域间财政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功能区)财政关系。完善市级财政激励奖补机制,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改革,优化资金分配方式,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落实直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更加精准高效直接惠企利民。坚决守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社保基金风险管理。
14.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有利于慈善事业、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枢纽型、服务型、行业性慈善组织,深化慈善基地建设,提升慈善队伍专业水平。搭建城乡综合慈善服务平台,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建立慈善超市、爱心驿站。宣扬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开展全民性慈善活动,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规范发展网络慈善平台,积极发展慈善信托,推进互联网+慈善。完善慈善组织监管制度,打造阳光慈善。推进福利彩票事业健康发展。
四、打造海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样板
15.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率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落实三胎生育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出台鼓励支持措施,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家庭育儿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明显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放开落户限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吸引人力和人才流入。
16.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普及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幼儿园扩容和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学前教育招生服务区制度,实现学前三年入园率98%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98%以上,服务区招生覆盖率90%以上。完善以名带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城乡一体、优质发展的义务教育新机制,新(改扩)建小学6所、初中4所,深入推进城区名校集团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城乡教育共同体占比不低于80%。深入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机制,巩固高中统招改革成果,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实施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优质师资志愿服务海岛。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提升教育品质。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试点区建设,培育智慧教育标杆学校。实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构建普职融通、产教融合、育训兼容教育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适量增设中高职一体化等长学制专业,争取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重达55%以上。支持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建设国内一流海洋类高校和高水平学科,打造国家海洋特色产教融合高地。推进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社区教育转型,创新发展老年教育,规范发展成人教育。推进教育领域人事制度改革,盘活教师资源,引进优质师资,激发教师活力。
17.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时代千岛工匠培育工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鉴定评价、技能竞赛和政策激励体系,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发展专业类技工院校,推进职教融通发展,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的市场化培训机构,搭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多元化培训平台。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采用新型学徒制、项目制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比武,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到年,全市技能人才数量达26万人。
18.深入实施健康舟山行动。加快建设强大的重大疫情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精密智控、医防融合等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强与医院合作,医院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和连续性服务,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市直管区域医联体建设,强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推进医疗护理制度改革,医院全科医生,改善海岛医疗条件,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到年,医院医疗医院国家推荐标准,市直管区域社区卫生医院服务能力,规模较大的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全市村级卫生室(站)规范化率达90%以上。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加强市级支撑学科、优势学科和扶持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基层中医师承培养项目。全市域推行健康大脑+医院,医院建设,迭代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服务,打造全国远程医疗协作网样板。建立健全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满足“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需求,落实重点人群健康关爱工程、重点慢性病干预计划,完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家庭签约医生扩面提质,调整优化全民健康体检项目,提高体检精准性,使人人享有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19.推进社保制度精准化结构化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职工全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稳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梯度补贴、多缴多得机制,鼓励参保人员增加缴费积累。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和渔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居民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距。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实现低收入群体政策性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
20.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美丽群岛幸福养老行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和互助性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整合康养服务资源,建设康养联合体,预防和延缓老年人失能失智、改善自理能力。推进智慧养老。健全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技能认定和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老年优待制度,优化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偏远海岛地区养老设施,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改造乡镇敬老院,做到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应配尽配,实现“机构跟着老人走”,形成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21.深化安居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市场监管等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为主体、棚户区改造为基础、人才安居工程为重点、政策性租赁住房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5平方米,基本满足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环卫、公交行业一线职工和引进人才基本住房需求。建立拆迁安置工作长效机制,推动住房保障市区统筹,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住房保障管理系统,探索公租房跨区域申请,施行货币化安置鼓励政策和定向异地安置政策。
22.建立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助制度衔接,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监测预警、主动发现、自动匹配、精准救助协同机制。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适时修订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织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稳步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实施助力共同富裕行动,推进海岛地区造血式救助帮扶,激发救助对象脱贫减困内生动力。创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合作治理机制,打造救助服务联合体,为困难群众开展一体化服务。强化特殊和急难群体帮扶救助,健全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推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关爱体系,实施添翼计划、明天计划,加强对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救助。切实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实现一件事联办、动态化关怀。
23.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完善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政策制度,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资兴办普惠性的托幼、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服务机构,引进长三角教育、医疗优质资源,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品牌,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整合政府、社会力量资源,建设幸福驿家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探索完善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委托代理服务等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结果导向,优化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加强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监管体制建设,健全准入、评价、激励、退出等机制,促进公办民办机构公平竞争、规范运营、协调发展。
五、构建群岛共兴、城乡共富新格局
24.推动市域、岛群、区域一体发展。深入推进市域空间规划一体化,统筹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控规、专项规划,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城镇、生态、农业空间布局。按照因岛制宜、岛群一体的要求,充分尊重重要海岛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特征,协同推进舟山群岛新区、自贸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战略任务,提升主要岛屿功能集中度,充分开发主要海岛经济价值,有效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领域集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四大”建设、上海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协作,建设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推进甬舟一体化,与周边大城市形成陆海统筹、优势互补格局,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舟山集聚。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
25.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核心、面向现代化,深入开展花园城市建设行动,高水平实施“七个一”提升工程:一个高速(机场、主要客运码头、高铁)入城门户、一条迎宾大道、一个市民中心、一条景观大道、一个中央商务区、一条滨海绿道、一个特色小镇。高标准建设三湾两岸滨海城市带,展现海上看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快城市更新,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旧厂区、老旧小区改造、古城保护五大行动,以整体连片旧区改造带动老城区形象重塑、功能复兴、业态创新。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打造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级配合理、立体衔接、便捷高效的路网系统,健全“公交+慢行”绿色出行网络。加大城市停车场、充电设施等基本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配套建设,建成市区智慧停车系统,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实施地下空间分层式、综合性开发,加强地下空间数字化管理。适度开发利用山坡地。提升改造防洪排涝、地下管网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建设公园城市,推行城市立体绿化,构建城市林荫路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提升中心城区、滨海湾口等重要节点景观亮化效果,打造城市夜景。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完善城市建设、管理导则,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健全市容市貌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绩效管理,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好城市大脑,统筹建设智慧城管、智慧交管、智慧环保等智慧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26.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聚力发展新城、定海、普陀、普朱4大主城片区,深化市区一体化改革,实现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管理一盘棋,统筹公共设施布局,规范城市家具,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县域统筹,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岱山建成功能完善的秀丽县城,嵊泗建成独具风情的最美海岛县。培育金塘、六横、衢山等海岛小城市,推进“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强化小城镇风貌环境管控,打造如心小镇、远洋渔业小镇、沈家门渔港小镇、禅意小镇、十里金滩小镇等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高质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逐步实现同规同网。
27.构建海岛特色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和城乡服务设施“四网融合”,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构建市域、城区1小时交通圈。推进融沪接甬连岛行动,完善跨海铁路、跨海公路网布局,基本建成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复线,建成舟岱大桥,建设六横大桥,谋划推动沪舟甬跨海通道,谋划青山大桥,形成世界级跨海大桥群。加快推进国省道、重要疏港路、重要县道等干线公路建设,实现普通国道县区全覆盖、普通省道主要大岛全覆盖。推进蓝色岛链工程,建设一批高品质水路客运站点,提升陆岛交通码头的门户功能,加强民生航线、涉旅航线、特色航线布局。积极发展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增开国内重要城市航线,发展岛际通航,融入长三角通用航空服务网,实现与杭州、上海及周边重要旅游城市1小时通达。抓好大陆引水,建成大陆引水三期、嵊泗大陆引水工程,推动域外优质水源引水工程,实现与浙江水网连通,融入国家水网。提升电力保障能力,科学发展分布式光伏、风能、潮流能、波浪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舟山洛迦-鱼东千伏线路工程、鱼东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安全可靠的油品管网,推进金塘-册子-马目、黄泽作业区-鱼山原油管道建设。建设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网,推进中石化、浙能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项目建设。构建协调高效的污水、污泥处理一体化系统,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设施布局。统筹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建设。
28.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全市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迭代更新智慧服务平台,创建海岛城市未来社区样板。将未来社区建设理念贯穿到城市更新全过程,推进创建模式转型升级。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共建共享现代化、复合型的海岛市民生活场景。高水平实施美丽乡村全域发展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四好”农村路、农村饮水、数字三农、快递进村等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用推动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创建美丽小岛、美丽乡镇、美丽风景带。到年,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覆盖率达80%,建成一批具有海岛韵味、舟山气质的共同富裕示范村、示范岛。
29.实施强村惠民行动。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结推广乡村经济发展、偏远海岛振兴典型经验,建成一批特色农业强镇、特色离岛和村庄、乡村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宿经济、运动康养产业,做优粮油、蔬菜、瓜果、茶叶、生猪等生态产业,积极发展智慧渔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养殖,建设提升一批海洋牧场综合体,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现代渔农业园区。实施新型渔农业主体提升工程,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五年行动,组建强村公司,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全市65%以上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级收支实现基本平衡。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建立县村户一体帮促机制,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开展单位、企业、公益组织扶村结对行动,全面推进全域党建联盟,积极推行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创建一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村、示范带,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建立分类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精准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低收入群体个人发展账户,促进低收入群体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
30.推进乡村综合集成改革。探索承包地、宅基地制度“三权分置”有效途径和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深化万幢农房激活行动,打造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推进海域使用管理改革,探索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规范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形式,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村股份合作社分红制度。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新型经营体系,建设现代渔农业服务中心,建立渔农户与现代渔农业有效衔接机制。加快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开展户籍、农村土地、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综合集成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六、建设独具魅力的人文城市
31.建设高水平文明城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岱山、嵊泗创成全国文明县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建设信用舟山,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之城。擦亮礼让斑马线等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文明礼仪全面普及、文明好习惯全面养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勤劳致富的文化氛围。开展红色基因薪火行动,发扬蚂蚁岛精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教育,涵养爱国爱乡、开放大气、崇文尚礼、唯实惟先的时代新风。
32.建设海岛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海洋文艺精品服务机制,激发文艺精品创作活力,建强海岛文艺轻骑兵,创作一批聚焦时代主题、富有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加强历史人文资源挖掘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打造舟山文化标识。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舟山。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进高品质现代文化供给,更好发挥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渔农村文化礼堂等场馆作用,实现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形成城乡一体文化生活圈。打造新型文化传播平台,深化淘文化平台建设,构建智慧文化云应用场景,强化基层群众点单文化服务政策,促进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文化服务齐头并进。
3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海洋特色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推进文化场景提质升级。推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抓好海岛公园和长乔海洋文旅综合体、览海圣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创建普陀山朱家尖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培育文旅新产品和网红打卡地,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加休闲客和过夜客。谋划一批旅游文化名片,办好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东海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创办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培育国际马拉松、国际帆船、铁人三项等品牌赛事,打造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产业,提升文化产品传播力、影响力。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弘扬和发展双拥文化。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4.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攻坚战,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加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提升水环境质量,城镇生活小区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持续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补齐管网基础设施短板,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1.6万立方米/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开展蓝色海湾整治,加强陆源污染治理,抓好海水养殖污染、重点湾区、港口污染等污染防治,严管入海排污口,稳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管控,建立农用地安全利用模式。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全面推进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严格落实禁塑限塑制度,健全固体废物闭环监管体系,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处置能力。
35.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修编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高水平推进美丽舟山建设,构建生态花园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实施山地、坡地、城市、乡村、沿海通道森林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加强海湾、海岬、湿地、岸滩等海岸环境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参与区域联保共治。加强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浪岗山列岛、五峙山列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岛保护,建设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严格实施海域使用分类管制,加强围填海管控和岸线开发管控制度,建设滨海生态廊道试点。控制近岸捕捞强度,持续开展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稳定渔业生物资源量和多样性。
36.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围绕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编制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渔农业、居民生活低碳化发展及科技创新行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开展重点企业绿色标准创新试点,防止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争创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展海洋综合试验场及海上能源岛建设,构筑海上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绿色智慧能源系统,确保完成能源双控目标,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高。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重点领域绿色低碳产品的有效供给。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支撑,以最小碳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提高水、电、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基本建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推行大型活动碳中和制度,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开展海岛“零碳”体系试点建设,探索推进海洋蓝色碳汇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3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具有海岛特色的常态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和考核制度,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应用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海洋资源有偿经营与公共服务,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培育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易市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深化排污许可“一证式”改革,破解水产行业高氮磷排放问题,促进全产业链工艺优化与重塑。推进环境监管数字化转型,打造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云仓库”,提升石化等行业环境应急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八、推进法治舟山平安舟山建设
38.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统筹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促进县乡治理权责明晰化、组织模块化、事项集成化、手段智能化、协同高效化,推动审批服务和执法力量下沉,增强乡镇(街道)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能力。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试点,深化政银一体化服务,改善偏远海岛政务服务供给。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解信访积案。创新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乡贤联动机制,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智慧村社,提升社会智治能力,打响海上枫桥、东海渔嫂品牌,建成一批“四治融合”示范社区(村)和省级善治社区(村)。
39.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破解执行难问题。加快构筑高效司法监督体系,健全执法司法机关之间工作衔接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衔接机制,出台一批具有舟山辨识度、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法规制度。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建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全面普法促进全民守法。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
40.高水平建设安全城市。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平安指数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以渔业船舶、海上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为重点,建立精准化行业监管体系,加强海上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海洋渔业安全智控工程,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打造“智治铁桶”工程,推进无人岛智能管控,构筑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加强石化行业应急能力建设,提升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洪涝灾害的科学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推广巨灾保险。构建网络综合治理机制,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九、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4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建立“七张清单”照镜子机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推动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探索城市党建新机制,推进两新党建“三年创优、整体跃升”,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领导干部塑造变革能力。完善选人用人“一体系三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和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领导干部干大事开新局的能力,以新思维、新举措扎实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清廉舟山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保障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有效落实。
42.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在共同富裕场景下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治理方式。遵循全省统一架构,加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运用浙里办、浙政钉技术支撑,建设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党政机关。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建设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的“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基本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坚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洋特色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推进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实现社会空间数字化、社会服务共享化、社会政策精准化。推进法治领域数字化改革,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和综合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全面提升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科学性、高效性、整体性。
43.建立高效协同抓落实机制。市委、市政府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承担社会建设和社会领域的改革抓总工作,定期研究重大问题。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科学设立考核评价指标,推动共同富裕有关目标要求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制定短板问题、重点任务、突破性抓手、重大改革清单,实行定期督查、闭环管理,狠抓工作落实。
44.营造改革创新、争先创优浓厚氛围。按照共同富裕导向,强化政策制度系统性创新。对接中央和省级出台的政策文件,研究市级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全国全省性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县区和部门开展集成式创新和专项试点,努力在海洋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自贸区建设、城市建设管理、海岛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创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打造最佳实践案例,以点带面推进整体突破。深化“两个担当”良性互动,完善精准培养、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大胆选拔任用勇于改革创新、能够打开局面、善于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引导激励干部打硬仗、开新局、解难题,形成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45.凝聚全社会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强大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鼓励勤劳致富、率先致富、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类组织作用,进一步凝聚共识、拧成合力,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