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职业人生中,经常有空档期,也有可能叫空放期,其实就是因为既有重大事项,铁定会在几个月或者一年后的此刻,一定要辞职。
但是毕竟还需要等这3-11个月,不能空着,一般还是会找个工作去上班。这种短期几个月的工作,就是短期就业,属于短择的一种。我们看下要不要找,如何找,注意点有哪些......
因为这是个常见问题,每年有短期工作需求的人不要太多,比如3个月后回老家结婚再也不来了,4个月后去读研,5个月后出国,6个月后毕业......
最简单的,有人辞职了准备跳到上海来,哪知道受到疫情影响3月份被取消了Offer,此间面试又很少,人家HR都不上班,估摸着大概要到夏天即7-8月份应该没问题了,届时可以继续跳到上海来工作,关键这4-6月怎么办?就在老家闲着吗?
一句话,共性的种类太多,个人情况又千变万化,看来本文还是不容易写的,因为按照常理来说不清楚。所以分类来讲述,从共性到个性。
一,短期的工作如何找?
这个是核心,大多数人会告诉HR你只会待比如5个月。但如此实话实说的话,实际上你是找不到工作的。
这里有个知识点,几乎大多数校招进了大公司尤其事业单位、央企国企的人,入职前后都会被问道这句话:“你有没有考公务员计划?”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你直接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即可。
可惜,书本和世俗教育出来的应届生,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甚至海归回来的,大多会回答“有这个计划。”
为何呢?
因为国内毕业生会觉得,考公务员,这是追求上进的行为,也是进一步向组织靠拢,“即使没打算考我也说我计划考”,“感觉这样说好一点”......且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以为当地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很鼓励员工参加公务员考试。
国外的毕业生,会觉得既然来到你这个企业/单位所在的城市,我当然说想考你们当地的公务员更好一点,这样显示我很稳定,有着在此长期定居的打算,生根发芽。
其实你用第二反应去想一下,用人单位当然不喜欢你去心猿意马,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期待你有一定的忠心,肯待下来不去考研更不考公,这才是稳定的好员工。
此刻刚入职甚至刚面试,你就说你要考公,而且目标很明确,势在必行,那你入职后必然分心去学习、复习、心猿意马。且考公一般是考老家的公务员更为常见,意味着你一旦考上了就要回老家,那就要彻底离开了我们,你必然是要离职的。招了一个短期几个月的员工,类似来了就要走,为何我们企业要招你进来呢?这不是将我们当棒槌嘛!?届时还要再招新人、培训,各种成本。
HR和部门领导都不会这么傻,一旦你说自己有明确的考公计划,他们心里已经在第一时间将你否决了。
继续延伸,入职后如果你碰到同样的问题,“领导问我有没有考公务员的计划”时,你当然也是干脆回复“没有”二字即可。如果你加上“从来没有想过”则更好,私企民企最欢喜这样的人。
是否考研的例子,见这里《面试官问我有没有学历提升计划,该如何回答?》,原理大同小异,已经说过了。
继续,面试官问你“有没有换城市的计划?”“有没有回老家的计划?”“有没有改行计划?”甚至“你准备在我司待多久?”“你进来后准备什么时候走?”“这次跳槽后你下次什么时候再跳槽?”等等,这些就问到了今天我们的核心问题了。
你当然这么回答为好:“我没有继续换工作的计划,如无特别情况我准备在贵司待个十年八年再说!”“下次何时跳槽我还没想过,我期望能一直待下去,也许是半辈子!”
此时,你的竞争者很可能会冒出来这个回答:“我准备在贵司待2个月就走。”“我来拿3个月工资就离职,因为我要读研。”“我估计待5个月吧,因为届时我要出国,计划好了的。”“我大概待半年,等我老公这边安排好了后我们就一起回老家”......这些回答显然是不着调的,尽管你说的是实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新员工的试用期大概1-6个月,以3个月为主,劳动合同则2-5年为常见,接着8年和无固定期限合同,意味着你跟用人单位签订的将是一个2-35年的劳动力买卖协议,属于长期合作关系。如果你直接告诉人家只待3个月,两者就不匹配了,你极其缺少稳定性。
所以,你即使找短期工作,也要告诉对方你是在找长期几年甚至半辈子的工作。这样才能突出你的稳定性,也更容易提高你的面试成功率。至于如何找,后面就跟我们在职跳槽的方法类似,我都写了几百篇文章了,见《中国职场宝典5.0》。
二,短期的工作要不要找?
这个的主要依据,当然是这个“短期”具体是几个月,更看你从开始找到准备离职的时长。
假如从此刻开始的1-30天之内,你要回老家/去读研/出国/毕业离开/换城市,那你还找个屁工作,兼职工作估计都找不到,你待着好好准备下行程、车旅以及安全相关事宜,包括搬家、退房租、目的地的情况了解、老同学/同事/熟人的分手和离别招呼,这些才是你的正事。
假如你31-90天内要走,那也别找工作,因为找到合适的工作,需要大概3个月,见《换一次工作,一般要多长时间?》。你不足3个月的求职时间,恐怕都找不到工作,更别谈高工资、好工作了。
如果你只想找今天面试明天就可以上班的工作,那另算,比如刷单兼职,当天可以在家报到;
比如微商,2天可以上岗,只要你交了会员费;
比如你去卖保险,大概4天可以有工牌了;
比如你要做工厂的操作工,大概1周可以入职,缴纳下人才中介费,再简单面试和体检即可;
比如你要去做各种销售员(卖酒、卖卡、卖理财产品、卖房、拉人下载APP、电话销售、办信用卡、催款专员、收营员、导购等等),这些大概求职周期是15天,属于2C的销售;
再来个时间长一点的销售,叫做2B销售,这种求职周期大概1个月,要求相对就高一点了......
继续,那些最常见的岗位,比如人事、行政、新媒体、运营、客服、店员、采购员、会计等等,这些确实差不多2个月求职周期够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比如你1月1号开始投简历,3月1号上班去了,关键你3月15或者即使3月31号提出了离职,你也才入职了15-30天,企业不一定会发你这半个月、一个月的工资;且试用期的离职手续,企业也会拖你好几天甚至要一个月,你就已经超过开头我们说的90天离开的大限了。
这么看来,90天要继续再加30天即天(4个月)的时间,你才有做这个短期工作的必要?是的,即你1月1号开始求职,并且准备最早4月30号办理离职手续,你才能找到这份工作并大致确保拿到钱。但这仅仅是从时间来看的。
此外,我们要懂得这里的成本情况,也就是“划不划的来”,这期间你有三种不同成本的“日子”。怎么理解呢?
第1天到第20天,此间你是在家投简历,没出门,也就网络操作,海投,甚至足不出户,偶尔买点菜点个外卖,这在家期间你的生存成本大概是50元/天;
第21-第75天,此间你是在求职赶场子尤其面试的路上。虽然不代表你每天都去面试,但一般早出晚归,公交、地铁、话费、打的费、在外的饮食等,你如此一个月经常在外求职的话,各种费用每月多花个块是常态,所以这50来天的面试期间,你的成本是块+50块基数=元/天。
第76-第天,这个第76天即代表你从开始投第一份简历到入职花了大概2个半月,此后有工资了,在最后第4个月底时你办理了离职手续,这大概45天是你的上班时间。
这个不用我多说,各位自己搜下在你所在的城市,上班的人一般每月开支是多少。实际上都不用搜,你自己裸辞前你每月平均开销多少,你肯定有数。在我幽哥看来,在上海上班最低开支每月吧,省会元,三线到十八线也要每月吧,这些都保守估计的最低值。
因为,在宿舍啥也不做躺平、面试期间、上班这三个期间,你的月成本大概是0::=1:3:4,大家记着这个规律。
以上我们这个天的总成本就变成了如下情况。
1)如果不找这个短期工作,在家躺平,准备4个月后的事项,成本为:0元*4个月=元。
2)如果要找短期工作去上班,成本:50元*20天+元*55天+元*45天=0++=1元。
2)要找比1)不找,多出来了1-=元≈1万2。
用001.5个月=8千/月,即你如果找到的工作到手月薪低于块,你这次求职就是亏的,这类似税前月薪1万出头。
这么一算有点让人大吃一惊,其实这是个常态,也是简单的算术题目。“打工”二字也是一个生意,你要先有一点投入,这个生意属于劳动力的时间买卖,但你求职和上班,都是需要成本的,且企业一般要在你入职满一个月后才会发给你第一个月的工资。
进一步,在你仅仅入职1-3个月就走人时,私企民企不拖欠你工资的概率,很低,有些直接报复你让你滚蛋,觉得你耍了他们。后面你要继续花钱和时间去仲裁和打官司,你更加得不偿失。在什么情况下,民企私企在你离职时才不至于为难你且正常发工资给你呢?答案是:你入职>3个月时。
因此,这个公式可以继续写,求职3个月,入职后待满2年、3年、10年,都是合理的,求职的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算打工的前期投资。但是你两天甚至三天去晒网只花一天去打鱼,你显然是亏的。类比到这里,你入职前“求职”的总时间花了75天,“上班”不过才45天,你基本就是亏的,除非你找到特别高的工资且工资能正常打给你。
这个公式我们进一步去延伸,找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在当下疫情期间正常要3个月,还算快的,你入职后必须待满另外一个3个月,这才不算亏,止损了。这么一来,1月1号开始投简历,大概在7月1号离职,这个情况下的短期工作,是可以找的。
所以这里才得出来了真正的结论:下一个你必须离开的日子之前,有6个月的时间,即半年,你找个短期工作去做,“顺便赚点钱”,才是划算的。否则这个短期的工作就类似消耗品一样,不赚反亏,会对你仅剩不多的积蓄造成釜底抽薪的损耗作用。
这个结论得出来你不要惊讶,每年有上百个群友和读者在这里载了跟头,尤其不大了解社会的人。
三,毕业前要不要先去找个工作赚点钱?
尽量别去,一旦工作就缴纳了社保,影响你的社招、政审和考公以及进事业单位,也不利于未来的第三方背景调查,导致你国家单位进不去了。且永远会被查到这个社保记录以及你的在校期间的这个工作经历,以后多次要解释,不胜其烦,还很难解释清楚。
只有你未来目标进外企,且毕业前这份短暂工作或者实习也是大型外企,这个相对可以,尤其可以实习后留用的情况。
毕业后换城市的人,这个毕业前的短暂工作也不要找。原理类似,即使该工作只是个实习,也不要找。实习工资过低,每周就算你去工作4天,一个月有20天去上班,每天不过80-元的工资,每月就是到块的工资。赚了这点钱,远远不如你利用这个时间继续参加校招、海投、求职、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好处。
哪怕你已经有三四个意向了,也选了个最好的签了就业三方协议,那这期间也尽量不要再去找其他地方上班、就为了赚这点钱。你可以利用来做最后的学习,甚至谈恋爱、旅游,也比上什么班、实什么习强。
从情怀来说,这最后一学期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的结束,你何必急着去赶命呢?
案例来了。每年太多人问。
“幽哥你好,我读了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今年毕业,已经拿到深圳互联网大厂工作offer,采购岗,14k*14薪,但是要等到今年8月中旬才能正式入职。
现在问题是:我有三万块的助学贷款,还没还,此外我也需要解决生活开支。因为疫情去不了深圳,所以想先去老家省会武汉找份工作。干到8月份我辞职,然后直接入职深圳的工作。
但我总担心我这个正式的秋招offer不稳定,等不到我入职就没了,所以现在纠结的是要不要去武汉找份差不多的工作,以防毕业后正式的工作offer没了。
我想问的是我现在要不要找给交五险一金的工作,因为我读研前工作过,我两年前找过一份交过社保的工作,但是因此,去年秋招时,我差点儿没拿到大厂offer,因为大厂招的是应届生,不能有社保缴纳记录,后来我跟hr说明我入职可以提供研究生双证,还得有三方协议,才能以按照应届生身份拿到录取资格。
还有,因为我现在还有2个月才能拿毕业证学位证,我现在是找全职还是实习工作呢?
所以,请问幽哥,我现在应该是以这个8月份才能入职的工作为主,找一份不交社保的工作先凑合着;还是该怎么考虑呢?”
有了以上我前文一二三的原理描述,相信这个提问就不是问题了。但也会有人还不理解,我来测试下各位看到此的人。
小小多项选择题,请你点选下。
很明显,4月15号还来问“要不要找”的人,说明就不想找。
根据上文的6个月规律,从经济也就是成本角度考虑的话,如果提前6个月是来得及的,比如8月1号动身去深圳,则2月1号求职,还是来得及的,4月15号才准备找个赚钱的工作显然来不及,也得不偿失。
本文接下来就进入了批判状态,因为TA比较懒,但我也要说下懒的来处。希望TA此后的人生一改前非,否则到了深圳也会难以发展。
懒惰理由一:如果不懒惰,他可以早开发副业,大一到研三有7年时间,足够在毕业时月均副业收入1万以上了。所以他读研期间也没有任何收入或者副业收入。
懒惰理由二:在校期间的实习是有工资的,但是实习工作也需要找2-3个月,但他并不知道,他认为4月15号求职,立马就可以去上班,还非找到不可。
懒惰理由三:他明明是不想找,且助学贷款好几万,说明家庭情况一般,但他在校期间毫无去赚钱的行动,目前来提个问题开涮一下,找个安慰,正好我幽哥说他找不到也没必要找这个临时工作。
懒惰理由四:你看下他读的是“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也就是在最近3年非全硕士期间,他也没有上班,这明明是个在职硕士,他就哄家里也哄自己可以不用上班。
懒惰理由五:喜欢投机取巧,非全硕士居然想办法利用了全日制硕士的校招,找到了还算不错的深圳大厂的工作。这点算积极进取的,但不能掩饰他一直以来的懒惰特征。
懒惰理由六:在本科到硕士期间,他至少有1年间隔,应该是找了个份工作,他自己说的交了社保,但应该是怕苦,没做几个月,正好看到网上某人(幽哥)特别鼓励读在职硕士,所以他辞职去备考硕士去了。
懒惰理由七:年本科毕业,看了我的文章后考研,去读了MBA,很明显这是个进群三年以上的武汉老粉丝,不然不会投递采购岗位,还能朝着互联网大厂投递并面试上采购岗位,这个属性只有我幽哥的三四年粉丝才具备。即全国应届生中,投递采购岗位的恐怕没几个,因为本身没有采购这个专业。但是,作为三四年的老粉,他尽管知道早早在秋招就求职投递远方的一线城市,但是至今几个月下来了,只拿到一个Offer就不动了。可见他的懒惰已经写进了骨髓,我幽哥影响了他三四年都没有改变他的懒惰本性。
懒惰理由八:他应该已经不需要上课了,论文也通过了,但觉得需要2个月后即6份才能求职,这是明知故问的思维,给自己设置6月才拿到证书、8月初必须离职去深圳、目前4月中下旬接近5月、疫情之间、去老家省会折腾、很快就找到1份不需要缴纳社保可以只拿现金工资的工作、并且在入职后一两个月公司还同意他迅速办理离职并将全额工资都发给他的这样一个短暂的工作。
实际上这个工作是不存在的,他自己用了一个归谬法,假装倒逼自己“也在找”“必须找到”的决心,来造成一种自己很勤奋特别希望上班赚钱的假动作。
一旦找不到,那不能怪他,他已经很努力。这里就已经摆好了跟所有利益相关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同学、学校、助学贷款机构、亲戚包括自己)去讲理由的证据,工于心计,巧舌如簧,摆烂为主。
说这位懒惰的理由,还有三四个,我就不多说了,大家看下图他自己的留言。
无论他是男女,也26-28岁的应届硕士了,我幽哥的思维居然让一个长期的粉丝这么懒的习惯没啥改善,实在惭愧。
我在想,是不是我这篇文章《什么人适合体制外?》推出来晚了一点?
我只送给他我常在群里说的这句话,大家见下图框出来的那句。
当然,懒惰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很多,也不分男女,有人连基本文章接触了都不看就急着提问想获得高薪。可能不?
算了,不再说他们了,今天关于“短暂的工作要不要找”,我回答了百度搜不到答案的如下三大问题:
一,短期的工作如何找?
二,短期的工作要不要找?
三,毕业前要不要先去找个工作赚点钱?
大家参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