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07905.html自中国《专利法》于年颁布以来,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就不断增加,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之中。由于中国每年专利申请数量都急剧增长,中国知识产权局也因此成为世界5大知识产权局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专利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之后一直稳步增长,到年时,中国专利申请量高达万件,约为全球申请专利总量的46.4%,超过美、日、德总和。
年,据管理全球专利认可体系的全球机构WIPO称,中国提交了项专利申请,而美国年向WIPO提交了项知识产权申请,中国专利申请数仍然超越美国,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短短20年的时间里,我国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多倍。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但知识产权申请数量与创新能力之间,并不能划等号。虽然近7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的创新能力却不强,仍然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原因何在呢?归结起来,在于以下四点原因:
一、专利质量不高
如果单纯以专利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我国近些年来的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从专利质量分析则相去甚远。因为我国的专利绝大多数都是“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而“发明新型专利”不到20%。
同时呈现出科研成果多而原始创新少的局面。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创新能力仅排在世界第7。
据汇策知识产权联盟分析,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巨大的背后是高校与企业的支撑,而高校的大部分专利申请不是用来实现技术革新或提升产品质量,而是用来评职称所用;
企业中也存在大量专利无法实际应用,而是用来享受政府政策优惠、减免税收、申请高新企业。如果维持成本过高,且无法应用,那么企业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放弃专利,所以导致我国专利数量泛滥,利用率却十分低。根据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专利维持的年限达到保护期限的不到1%。
经过仔细查看全部个专利申请人后,会发现,其中,有69%以上的申请人(包括企业、科研机构、个人等)仅分别持有1项发明(1个专利族),有15%优势的申请人分别持有2项发明,他们一共占全部申请人的84%。而这些近个申请人中,90%以上的申请人来自中国,并且大约1/5是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任何一项发明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经过常年的投入研发和生产,才有可能产生成功有效的发明,并真正成为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因此,那些仅仅拥有一两项发明的申请人,几乎是无法参与到竞争中去的。
也就是说,0多中国申请人基本上处于陪跑状态,而他们所获得的专利也无法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由此可见,仅仅只看专利数量,并不能代表我国的创新能力也已达到与其相当的水平。
二、产、学、研相脱节,科研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机结合
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企业的作用,用好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因此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功效。
科技创新来自于哪里?应该来源于实验室与实业的碰撞之中,而在国内,高校对科技创新的贡献不足,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很少有跟大学合作进行创新项目研究的。“产、学、研”处于脱节状态。
我国赴美考察交流人员,在参观硅谷和美国一些大学后,感受深刻。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里,亲眼看到了很多创新项目正在孕育,而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从哪些大学的实验室里得到了研究成果。这一大学实验室与企业紧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正是硅谷的成功模式。
由此可见,创新需要“产、学、研”各方面共同去推进,包括国家主管部门、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合作研究实践,推动基础研究,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更多的原始创新涌现出来。
在这方面,韩国7次夺得全球创新指数第一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在专利产出方面,年,韩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0万件,平均每亿美元经济产出的发明专利数达到5.9件,远高于日本的2.8件、中国的2.7件和美国的0.7件。
韩国政府注重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尤其大力支持并推动和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力量,推动中小企业成长成为拥有优秀技术和人才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创新经济。
目前,校企合作沟通不畅的问题亟需解决,长期以来,院校与企业存在屏蔽和隔阂。院校不知道企业的诉求是什么?企业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向院校传递诉求?
而在“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层出不穷,当前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破解校企合作难题。建立“中国校企合作平台”APP就可以弥补校企合作短板。
利用APP等技术手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非常有必要,一是更加及时高效;二是更加透明,核心需求对接和需求满足更公开;三是增加选择空间和平台。互联网思维使校企合作信息更丰富、空间更广泛、合作更深入。
三、国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侵权处罚成本过低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许多公司明知对方有专利保护,但由于国内对于专利侵权处罚力度不大、处罚速度慢等原因,于是许多企业就实行拿来主义,直接抄袭别人的产品,赚钱牟利。如果告他专利侵权,打完官司都是一两年以后了,而且最后赔偿金额还很小。
很多情况下,仅赔偿10万元左右,这么长时间,侵权者说不定都已经赚了几百万了。而国外对于专利侵权处罚十分严厉,从责令产品下架、销毁侵权产品、销毁模具,到工厂关门、巨额罚款,有一整套规范的处理程序。
四、维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措施仍需完善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授予知识产权所有者一段时间的排他性权利,换取其公开技术,以促进社会利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一柄双刃剑,适度保护将促进技术创新,过度保护将导致垄断,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约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
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反垄断法来制约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目前,美国有《知识产权许可的反垄断指南》,欧盟有《技术转让规章》,日本有《专利和技术秘密许可中的反垄断指南》等,但是,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并不多,缺乏系统性,仍需尽快完善。
总之,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促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向企业转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出利于人才培育和成长的创新土壤,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如果做到了这一切,那么,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距离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