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模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讲座19 [复制链接]

1#

下面咱们介绍六气解之少阳,是按照六气的顺序走的,不是按照六经的顺序走的。从春天厥阴到君火,再到少阳相火。寅申对冲合化少阳相火,申为西方偏南土金之位,在天为阳气入阴之方,阳气要从申位往下降。主令在七月,中藏庚金、壬水、戊土之气,所以说戊土下降金气才能下降,它有主降点。在立秋节后其乃肃杀,金气往下降敛土、水才能封藏,到秋天雷就不响了。万物收成,叶落归根,阳气由此下降到地下*泉之中,入到水里变成坎阳。养一个冬天,以为第二年春天万物生发之根本。

寅乃东方偏北木位,阳气从这里开始生发。主令在正月,中藏甲木、丙火、戊土之气,主升达,立春节后三阳之气开始往上升,所谓三阳开泰。所以仲春之月雷乃发声,春天才开始打雷,少阳之气萌动。土暖木发,阳气由地下*泉升达地上而化木火。寅申二气对冲则阳气由申而入,降敛蛰藏,以养根基。由寅而出*泉,借木气发泄,遂化为火。甲木是阳木,也就是乔木大树,是木生化火之象。上面开的花有火象,然火与热不同,热就是少阴之气,是水火相交之气。火是阳从阴出,阳气从阴水里面出来,附木则明,借木气而发达。少阳之气从水底上升而发草木,以生花咢。

梧桐树就是少阳化火之象,中间是空的,凡树木皆内有白膜一层,由白膜通达阳气上下。树内白膜属申金,树尖的树叶属寅木,花咢乃寅申合化,开的花就是木生化火的象。*元御说得简单不太好理解,咱们要把这个道理说明白。长夏之后申金降敛,秋气肃杀。秋天是把水火收下来了,燥气当令就把水脉定了,就不能发大水了。天气开始凉降,闭敛以外,大雪封藏于上。万物随阳气潜藏而蛰伏,下面就特别温了。

有一位病人家庚位有个大窨子想填掉,我说你家就这么一个财口,千万不能填掉。他家的女孩就在东屋睡,长得很漂亮,如果是个男孩子长大可能出*官,他说里面确实冬暖夏凉。君相二火各主春夏之时令,一个挨着一个来了,阳气开始盛了。地下的相火与太阳射下的阳气会合,这就是相见为离。天气由温成热,热极生暑,则少阳主暑气,万物茂盛。天地和人体的象是一样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盖一阳生长之地,本自循环。木是生火的,但火也可以生木,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成为君火,少阴心肾之火是肝木生的火,心肺在人体属于天上。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生成相火。

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如果冬天时候没有地下的温暖,上面有阳火之烈也不行,太阳再照也是万物也不生。万物生长是靠地下阳气,不能光靠太阳。这一套还是升降理论,就是不同的阶段化合出了不同的气,*元御一气周流的理论是总的根本的理论,大象教人以规矩,他不教人以技巧,这是不能变的,治病和为人处事都是这个规矩。

君火不动,相火往下走伴随着甲木往下走,乙木左升生君火,甲木右降生相火。戊土生甲木,己土生乙木,所以降胆火和甲木必须得降胃气,这时*元御发现的关键的地方。很多火在临床上降不下去,眼红老爱上火,吃三*片、*连上清等凉药越来越厉害。其实是伤到戊土了,戊土不降甲木就没根儿,甲木就会被拔根,相火翻上去了。相火是非常燥烈之火,少阴君火是龙火,龙火上去了用附子、肉桂等热药把它潜下去,属于在阴证里面。少阳相火是在阳证里面,这种火上去下不来,要用*连清君火,*芩、白芍酸敛清相火。中医对不同的火用不同的药,胃火用石膏和知母。

甲木随申金降入地下*泉,在人的少阳经里,戊土顺降,君相二火随太阳降入水府,随着太阳膀胱经降到肾水之中以温肾阳。少阳寅木从水中发出来,它的腑就是胆,走到外面就是少阳三焦里。三焦是一个气水循环,它不是血液循环,相当于现在说的淋巴系统。植物里的那层白膜是植物里的淋巴系统,你把走少阳经的柴胡的杆掰开,就能看见里面的那一层白膜。这个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所有的腺体都属于淋巴系统,上面的五官、子宫、甲状腺都归淋巴系统管。

三焦的网膜必须通畅,木火是清和之火,是因木火把水气蒸腾上去了,它带着水其实就是一种蒸气。走到皮肤腠理就发汗了,走到上焦肺就会如雾露,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中医的好多文案有好多说法,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其实说的不全,三焦是遍布全身的。所有的水液热时变成汗,冷时变成尿,是一个半表半里的系统。不是单指脏腑的功能,十二正经走的是气血为主,三焦走的是气水为主。水、气、血在中医说法都能互化,西医只化验血,他不说水气,中医最注重的气水部分。

从解剖来说,中医说的三焦和脏腑的功能不一样,上焦属于胸腺等胸部的淋巴系统,不是说的心肺。有的人心脏有问题好像胸闷一样,少阳经的胸满烦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胸满的原因是淋巴系统憋到这里了。人生气后的胸满也是走的少阳经,一着急就会胸部憋得慌,疏肝利胆就下去了。糖尿病的上消、中消、下消气血水循环都出了问题,他只是跟你分了一下,上消就口渴,中消就多食,下消就多尿。三消和三焦指的不是一回事儿,糖尿病不光是血亏,也有气水循环的障碍。

糖尿病下面的阳气不足,水气升腾不到上面就会口渴,你得温肾水。如果上面阳明经太旺了,也会缺水口渴,就要用白虎加人参汤。同样是口渴、血糖高,用的方子不一样。我治了一个喝水不解渴的病人,我先用的白虎加人参汤不管用,一想是思路差了。赶紧用大热药温肾阳就不渴了,血糖也降下来了,这种情况用凉药越用脸越黑,越用越渴。张锡纯说三焦是水铃铛,就像杀猪时看到的水泡泡。肚子打开可以看到大肠之间那一层*油网,因为有油,水过得比较顺利,比较利水。

下面有小肠火蒸腾,上面水气顺着油网来回跑,上焦是水往上走、气往下降的气水循环,所以如雾露。中焦气水之交,水物腐熟,所以如沤发酵了。网膜与肌肤相腠故曰腠理,三焦是贯穿全身的气水循环的道路,其内外纵横,相互贯通。毫无窒碍,故张仲景说少阳之气在五脏周身流行,人才能不得病。这种少阳之气对人体特别重要,元真之气通畅,人即安和。三焦之网膜发源于命门,命门之火一蒸发水气就上下跑。小肠前面是膀胱,小肠火旺了命门火就旺,肾脏里最精华的水走到命门这里,通过命门发到头上,供应大脑的营养,倪海厦说这好像酿酒的头曲。

如果命门这里火不足了,肾水走到这里上不去,就往下泻掉了。就会出现脑萎缩、记忆力不好,所以肾主志、主大脑,岁数大以后老年痴呆了就是命门火不行了。肾水精华经命门上升到脑部以后,剩下的水到膀胱里。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是丙火,与太阳心脏的丁火是一样的温度和热量。把膀胱的水再次蒸化,走到肝脏里就是水生木,这种蒸馏水可以清洗肝脏。因为肝脏是解*器官,很多*素经过清洗后化成胆汁,从胆囊走到小肠和大肠排出去。这第二次蒸馏就相当于二锅头,最后剩下的废水变成尿液排出去。如果小肠火不足,膀胱里的水蒸馏不走,水不生木肝脏就会缺水又病了。好的营养通过小便泄出去了,尿蛋白、尿糖从这里就出去了,走掉还是好。如果不走就开始在膀胱和肾上长东西了,所以说心火、小肠火、肾上命门火都要旺盛,人才能健康。所以中医最注重的是火,火就是阳气、热量、温度,这就是火神派温阳的依据。但是*元御和张仲景的理论不偏,在三阴的时候讲温阳,在三阳的时候讲的是清火,他们是中道,又用大*、*连、*芩、石膏,又用附子和干姜,他们的理论是正确。

三之气少阳相火时,地面上的阳气盛满,这里也有一个升降过程。但是很浅,暑期晚上阳气降到地下一点,白天暑气又上升了。丙火下降到壬水里面,一经蒸化就上去了,是上升为云、下降为雨的循环过程。所以暑天的时候会经常下雨,下雨就能把天上的阳气降下去,上面太阳一蒸发又上去了。在天之象就是云雨升降,可以看到的、随升随降的过程。在地化火,就是高大树木开花的少阳之火,这是一个全息的,在天地对应什么,在人体也对应什么。在人体的少阳主膜,这种油网包括了很多地方,相当于现在说的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所有的肾上腺、胰腺、甲状腺、乳腺等腺体,还包括皮肤里面、肉外面的皮肤的肤膜,表里之间的膜。

主要是为了行阳气,中医说的阳气包括了津液,阳气是通过津气来运行的。还有就在脏腑之间,脏腑是通过少阳连接到一起的。比如肝开窍于目,脏腑和五官也是通过少阳连接的。张仲景伤寒论里面少阳经就只一篇,介绍了小柴胡汤特别短。但是在太阳经里面讲少阳的柴胡证特别多,就是太阳证误治。因为少阳在表里之间,没有在外,汗法不行。又没在肠胃里面,用下也不行。

少阳病的治法就是和解,它的特性主要是三焦的特性,因为胆化生相火,就不能显化甲木的特性了。它就从了火了,木生化火就出现火的特性,相火必须以降为顺。手少阳三焦主令的时候,是先降后升,以降为主。如果不降就化不成气,降到癸水里面温肾水,再经过它的气化上升,这个时候才有手少阳三焦主升。病了就没有降的功能,就直接反逆上去了,没有经过水火交合上生出少阳之气的过程,就成了暑火的病了。这种病火流金铄石,非常燥烈。人体得到水中的阳气,气化后去润泽脏腑和四肢百骸,利用完这些水气后从小便排出去。

这种循环是靠少阳之气把水液蒸化上去,变成人体受用的阳气。如果到胃土这里卡住了,戊土不降阳气就会反逆上去,人就上火了。*元御把这一篇介绍完了就已经超越了温病派的所有理论了,温病派认为只要是上火就是胃里有火,他们是卫气营血辨证,上火是气分大热,治胃火就用大量的石膏、*连、*芩,就会伤到戊土。胆火想降降不下去,胆火下降的条件是戊土顺降,只要能降下去,阳气就能升上去。所以治少阳病不用管左升,人体就是这个结构,相火只要能潜到水里就能气化上来。

我就用了小柴胡汤,年前张仲景的思路被年前的*元御解释了。原来没有解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元御用气化理论解释的非常好。他把少阳三焦的精气比做元真,特别重视,好像街道,它是个气水系统,上下循环。三焦系统升降正常,气水循环好人就会安和没病。甲木不能顺降,逆升上来,甲木就会现其本气。木就会去克土,本身土就有问题,土气再次受伤。所以治少阳经一定要注重胃气,小柴胡汤中补胃气的药有*参、生姜、大枣、甘草,去辅助人的中气。这里面没有升脾阳的药,只要右降了自然会左升。

反逆就是邪火,这个少阳相火在人体是随膀胱经下去温肾水的,还能强骨温髓。阳气潜藏到肾脏癸水里,阳气潜到肾水里膀胱才能清利,白色小便才能正常出来。否则相火就会跑到膀胱里面,癸水就寒了,壬水热了就是反了。正常情况下太阳膀胱是寒水之气,热了就是膀胱炎,小便不利的淋症,肾水寒了骨头和气化都不行了。需要把它收到肾水里,膀胱炎、前列腺炎等这些下焦的炎症,西药老治不好。三焦的下焦主水道,水道是否排泄正常跟相火有直接关系。还和主疏泄的肝脏有关系,肾水没有收藏好,乙木把火气疏泄出来成了炎症。

下焦肾水中没有火了,上岁数的老人就会提不住气遗尿,虚则遗尿,实则癃闭。这里说的实不是有阴实,而是火跑到膀胱里面了,癃闭就是尿不出来了,就是淋证或者前列腺炎。古人认为少阳三焦的网膜发源于命门,降下去了命门火就会旺盛,然后才能正常左升。三焦的功能就是气水津液循环的通路,少阳甲木根植于壬水,是壬水膀胱生的甲木,跟膀胱经关系比较大。培植于戊土,化气于相火,胃和少阳经的关系比较近。乙木肝脏根植于癸水,肾水是养乙木的,这时*元御说的。培植于己土,化气于风木,生成了君火。乙木以升为主,甲木以降为顺、为成功想办法把它潜降下去就达到治疗目的了。壬水、甲木都属阳,所以甲木根值于壬水,上行到上焦,如雾露散发到皮肤汗腺。

所以在太阳篇里有柴胡的症状,大量用柴胡也可以发微微的汗,甲木、壬水、戊土都是阳性的,柴胡中药用药是一半上一半下。用的是它的根和茎,掰开它的空心茎里面是一层白膜,药气能下到壬水之中,还能升到三焦系统中。所以人体三焦出了问题后主要用到柴胡,这就是中医的取象用药,看到中间有一层白膜肯定走少阳经。现在有时光用柴胡的茎,也可以起到它的效果。少量的用十克以下,有疏肝解淤、提升阳气的作用,中量的用十五到二十克解表,随膀胱经下行,水气蒸发的比较旺盛就可以发汗。尤其在太阳和少阳,由于大部分是少阳,稍微有一点太阳的症状。这时候不管少阳,直接用小柴胡汤,把柴胡加大到二十克到二十四克的用量,太阳证就解了。有点太阳证就不用加桂枝和麻*了,一下就双解了,这就是用药的技巧。

二十克以上是大量了,可以推陈致新。在神农本草经上,能起到这个作用的是柴胡和大*。其实就是活血化瘀和通便,尤其治肝硬化的时候。因为有升有降,可以把肠胃里的垃圾打出去,可以治便秘和腹泻。胸胁苦满用了以后就下去了,治腹泻就少量用柴胡,治便秘就大量的用。柴胡是偏凉的药,但它可以升阳气,把淋巴系统打开,凉的力量就小了。

少阳证的主症是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因为少阳胆经走人体的两侧,胸腺等淋巴系统都在胸部。所以在少阳经特别容易误治,张仲景和*元御之间的温病派不研究这些,一看胸胁苦满就用吐法。其实没在胃里吐不出来,还有默默不欲饮食呕逆,以为肚里有东西就用下法去泻。没在肠子里就泻不出来,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是水气的循环,所以在少阳经唯一的得用柴胡汤和解。

*元御在少阳这一部分已经把温病派超越了,他是经过切身体会的,温病派的医生用大量的寒凉药先伤了他的中气,又把它的眼睛治瞎了。相火上去了,当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越吃越上火。他那么聪明的人看了三年伤寒论没有看懂,最后通过研究易经里面的河图洛书和老子道德经。他对中气的认识最深,伤了中气阳气下不去,他的眼睛就失明了。

温病派没有这个理论,他们取了内经的一句话,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一见上火就用凉药,其实人不是那么简单,人身内部还有个自我气化运行规律,你不管这个规律就会犯错误。从四圣心源自序里,他认为四圣的书写得特别好,是能与日月争光的经典之作。张仲景去世了,他的书没有人能解释了,造成后代人不会用也不想用。温病派的比较容易理解和推广,中医真正的、核心的东西人们没有掌握住,他们从表层去理解中医了。没有理解四圣根本的道理,人体的气化结构没有悟透。

*元御理解到人体气化和天地气化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以他头一篇就是天人解,一个是讲天一个是讲人。他没敢出书,就亲自去试验,给人治病一用特别灵。治了很多疑难杂症,几年之中名震大江南北。因为当时都是温病派太简单,老用凉药就治不了病了。他成了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亲自给他写了“妙悟岐*”的匾额,它完全超越他们清朝那一代的所有中医。所以被人嫉妒、排挤,他觉得自己的理论是能解释四圣的心法,就把这部书留下来了。那是的中国和现在差不多,温病派和学院派比较多。他写完这部书后就放置深山,他知道没有人读,只能是他的弟子们相互传抄,单传了下来。

他的思想是和四圣的思想一脉相传的,从汉唐到*元御几乎就是正统中医的断代。温病派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发挥了,张仲景的理论是一颗大树,他们的理论是一个树枝。温病派的理论不足以解释天人气化的道理,所以正确的理论拿出来就是正确的,一用就灵。我刚开始也是学院派,治十个病人能碰对两个,那两个还是体质和胃气强壮的人,用点凉药没事。但是壮人毕竟少,凡是有病都是那些左右治不好的才来找你的。脾胃等各方面机能都已经衰退了,你再用凉药克伐生机人就不行了。

病人鼻子流血了,眼睛发红了,尤其夏天的小孩子。吃冰糕、喝饮料伤了中气,反逆到肺,相火克肺金。肺火大就从鼻子里出来,无法宣泄就流出鼻血。我自从看到*元御这本书以后,觉得理论确实不一样,就日夜看得特别上劲,觉得特别有滋有味。然后就在临床上去实践,小孩子鼻子流血了,就用点温中化湿的热药藿香正气片。有肺火稍加一点三*片,一吃就好了,我就知道他说的对了。长了疮或者疙瘩,一看舌苔白腻,用藿香正气不用凉药火立马下去了。你看舌苔白厚上火,你让他吃几片生姜就好了,这就是抓住重点,随便拿点东西就能把病治好。

还是理论指导一切,理论不对乱用药就是庸医,历代中医不读伤寒论和*元御想成为真正的中医不太好说。孙思邈写《千金方》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伤寒论》,他也是深入研究易经,离内经的思路也不远。晚年后看到伤寒论,在写《千金翼方》的时候就把张仲景的书收进去了。之前他治病的心法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孙思邈也是一代神医和药王。《伤寒杂病论》薄薄一本,从古至今没有人超越的。《千金方》那么厚,一般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他里面也没有解释。他的方子也特别好,他也是经过实践来的。

不是学的真正的东西,就不能治病救人,如果医学不正确就要修正它。人命值千金,不能随便去用药、出书。古人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和悟道是不敢出医书的,*元御经过半生的努力,确实用无数的实践印证了自己理论的正确才出书的,才流传下来对后世有用。随便出了错误的医书是要害人的,所以出医书是要特别谨慎的。

伤寒论少阳篇就小柴胡汤一个方子,用到柴胡、*芩、旱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和*参。大柴胡汤是介于少阳和阳明之间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柴胡用量大的时候它的根就起到了右降的作用,它的气味是清凉的,不是大辛大苦的。少阳经循行从耳朵走胸胁沿人体两侧下去,咱们说的少阳证包括手少阳三焦经络。所以从经络上、五运六气解释伤寒论都是有的,*元御是从气化解释的,比较接近于张仲景的思想。但咱们说的气化和经络也有关系,手少阳有水气上升的功能,没有手臂经络的症状。

张仲景的方子是从五味气化设计的,辅行诀就是从五味原理设计方子的。张仲景的思想来源于汤液经法,他的书中有很多是从汤液经法直接拿过来的方子,他的思想和咱们后世和现在的理解都不一样。后世是用药物的功能去解释的,这是不对的。五味气化不是温热寒凉平,而是酸苦甘辛咸,能解释通就是对的。

从这个方子就能看出来,戊土胃是少阳甲木的根,伤了胃,甲木就没有它生发的本源了。它就反逆不化气于相火了,就会显出木气去克土了。甲木顺降相火一定不要伤到胃气,小柴胡汤里面的旱半夏是右降的药,半夏当生夏之半,到夏天一半的时候才开始生长。到秋金时候长成了白色的圆球,圆是金象,白色属金。现在很多人用水半夏,跟张仲景用的旱半夏差多了,有药店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旱半夏。还有人看不清方子说是早半夏,旱半夏天生地长就是这个东西,是地道的正品药材,一公斤一百三四十块钱。水半夏是替代品,十块、二十块一公斤,质量就差多了。

当时张仲景用的是生的旱半夏,他要求半夏洗,就是把泥土去掉就行了。现在说半夏有*不让用,要用白矾和姜去制,把半夏好的东西都丢了。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所以方子里面用到生姜。半夏古代叫婆婆药,媳妇嫌婆婆唠叨嘴,偷着给婆婆吃了无色无味的半夏,就说不出话来了。嗓子哑要不了命,吃两片生姜就又能说话了。水半夏的*比旱半夏的*要大一些,药房搞经营以赚钱为目的,咱们研究张仲景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就行了。咱们不知道医药局和药监所里认为正品的根据是什么,他们认为的正品几年内来回换。

柴胡分了很多种,南柴胡、北柴胡、红柴胡、竹叶柴胡、黑柴胡等等,同样是一个方子人家用的灵,你用的不灵。学中医必须得认真研究药,你理论学得再好,药没有研究透也不行。我跟着老大夫学,看古书,研究了很长时间的中药。只有把药把握住了才能把握住疗效,我用三十克生附子也没有中*,用了巴胆制过的附子病人就会恶心、呕吐,手和嘴都很麻。巴胆就是四川井里的卤盐,那是至阴致寒的东西,把附子炮很多天,把咱们用的附子至阳之气就给炮没了,他是把药制错了。上次我在市里给人开了个方子,让病人去当地的药方抓药,附子就开了十二克,病人反映说吃了后嘴麻、脸麻。我就让赶紧停药,让他去喝蜜水,我就不敢让病人去药店抓药了,拿来那些药和我自己的药一比就知道了好坏了。

还有人见有六种症候群就用这样对号入座用药,又没人解释,用起来非常别扭。看小柴胡汤就能明白少阳证的气化规律了,这和*元御的理论是一样的。*参、生姜、大枣、甘草里面都是*色的,可以补脾胃。*参可以补胃气、生津液,胃不好张仲景用*参不用人参,古代的人参就是*参,就是山西上*出产的人参。甘草本身是*色、甜味、走脾,生姜和大枣可以平肝化阳、养脾胃。不用石膏三十克去降火了,温病一类的医生就像是少林派,霸道、强力的把病人的热降下去。咱们经方派就好像太极一样轻轻一转就解决了,非常巧妙和奥妙无穷,就把病根治了。

张锡纯也研究伤寒论,他用石膏是对付阳明证,张仲景用石膏量也非常大,主要用在白虎汤证上,偏好用石膏就不对了,就好像火神派偏好用附子和干姜一样。伤寒论在阳明证用石膏,少阳证用*芩和白芍,太阳证用麻*和桂枝,到三阴证用附子、干姜、细辛,哪一经的用药都不偏。如果习好用某一味药就会出现不当用而用的时候,你好用石膏还要看病证对不对,适合不适合用。有些人叫张熟地、李附子、王干姜,怎么张仲景不叫那个呢。张仲景叫医圣,比他们都厉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