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芒萁
来源产地
蕨类里白科芒萁属植物芒萁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荒坡林缘或马列尾松林下。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和甘肃南部。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芒仔(,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
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
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
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深裂;
裂片长线形,长3.5~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
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
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涩,平。
清热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
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
《中药大辞典》
苦涩,微温。
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
《中华本草》
苦;涩;性凉
化瘀止血;清热利尿;解*消肿。
主妇女血崩;跌打损伤;热淋涩痛;
白带;小儿腹泻;痔瘘;目赤肿痛;外伤出血;烫火伤;*虫咬伤
肝;膀胱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外用全草(或根状茎或茎心)捣烂敷,或晒干研粉敷患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