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陈子昊东营报道
“对未来充满向往,却又对现在充满不舍。”6月18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级毕业生卢同学在离开学校时依依不舍地说道。
据教育部统计,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突破万大关,预计有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作为首批“00后”应届毕业生,他们走出校门的第一课,便是在就业、升学、创业等的漫漫长路中寻找“未来”。虽然选择不尽相同,但从政府到高校再到用人单位,都在为这些“孩子们”的前行保驾护航。
“我自己选择的路才刚开始”
“我们毕业了!”随着同窗好友们的欢呼,“00后”小吕同学正式毕业了。四年前,他从生活了十七年的济南来到东营,成为了一名材料专业的学生。
“我一开始就决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根据学校提供的各类招聘信息和自身专业情况,我选择了准备参加中石油等的校园招聘。”和很多同学不同的是,小吕同学并不像其他同学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在他心里早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于是从年8月起,小吕同学就进入了4个多月的应聘“长跑”。起初,从大一就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活动的小吕同学自认为社会经验还算丰富,但在面对求职第一关简历筛选时,小吕才发现自己“依然还是没长大的孩子”。
“可以这么说,从那以前‘没有见过一份真正的简历’,但通过学校开展的‘简历门诊’、校友回校分享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反复打磨最终成功通过了初筛。”小吕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是幸运的,在层层筛选后,最终成功被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录用。
而当记者问起小吕同学是否准备好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小吕同学咧嘴一笑信心满满地说:“我会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我自己选择的路才刚开始。”
“提升学历是为了更好地从事自己热爱的事”
与小吕同学不同的是,还有许多同学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并非就业。过去的一年里,选择考研的小卢同学就被室友们称为一个“孤独的人”。
“在校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学习交流,那时候我发现要想真正从事我自己热爱的事,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于是在老师与家人的建议下,小卢同学决定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地质学专业。
但看着同寝的朋友通过校园招聘会等形式陆续找到实习单位,小卢同学直言:“最开始也有纠结的过程。”但经过短暂纠结后,她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状态,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之前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各种关于考研的心得体会,但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辛酸。”回想起备考的过程,小卢同学没有过多地讲述学习经验,“感谢那个曾经努力的自己,也感谢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最终小卢同学从万考研大军中突破重围,如愿以偿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录取。
但并不是每一位学子的求学道路都一帆风顺,在河北传媒学院求学的东营姑娘小李就因大幅上涨的国家线以7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当被问及是否考虑“二战”考研时,小李迟疑了一下说:“真的感觉很遗憾,但全脱产备考一年,风险同样不小,我想先给自己放个假再考虑是否应该先选择就业的事情。”
“在创业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好的,物流车辆这几天就出发。”清晨的城市还在酣睡,而自主创业的小刘同学却已经精神百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毕业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小刘同学,从大二下学期就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那时候学校组织同学们去蒙阴地区调研,在走访村镇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但因为与外界沟通不足,大多缺乏销路。”小刘说,“外界有需求,农户有愿望,而我的专业又恰好是一个桥梁。”回来以后,他便立即投入到了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中,最终在年成功创办起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
“虽然前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面对很多突发情况时还是费了不小力气。就拿一个简单的物流来说,天气、交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运输时农产品的质量。而如果货品运输不及时,又会影响销售导致后续工作的进展……”小刘同学说,虽然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覆盖面较广的专业,但在创业过程中他还是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小刘同学的创业案例也在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举办的“思达杯”创业大赛中收获银奖,指导老师们对于这种“文+农+旅”融合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截至目前,小刘同学的公司已经与莱阳市、蒙阴县等地的多家合作社达成了合作关系,在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些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没想过失败,但创业的确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路走来特别感谢我父母,在我提出创业想法时对我的支持和遇到困苦时的帮助,我一定会把这份事业坚持做下去。”对于未来,小刘同学表示自己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破解就业难点,确保大学生就业有“率”又有“质”
“现在正值东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对于学生们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蒋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与东营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学校始终将“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并尽全力为学生提供各项就业创业相关指导与服务。
蒋浩介绍道,除了“就业指导课”这类必修课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思达杯”创业大赛、“简历门诊”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讲座等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同时与本地企业合作,邀请企业高管、HR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营造更加真切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在求职中的竞争力。
除高校自身,东营市相关部门同样也在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文燕介绍道,年,全市以开展“就选东营”大学生专项引进计划为引领,持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制定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三包工作机制,并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年全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服务率达97.88%。
此外通过长期与各类用人单位的交流,王文燕向广大毕业生及在校生呼吁:“企业目前更加需要对于企业忠诚度高,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论如何选择就业渠道,熟练应用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十分重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虽然这届“00后”毕业生们可能在经历着求职受挫、考研失利等各种压力,但频频出台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与高校、企业的支持,都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方向。5月19日召开的东营市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指出,下一步,东营市将扎实推进“就选东营”专项行动、“青鸟计划”,定期举办“东营学子家乡行”“名校名企直通车”“企业招聘进校园”等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