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报告主要研究上海大都市圈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功能体系与战略职能。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后,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国国土经济空间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在中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中国重要的开放型大都市圈,将重点承担起对外开放竞争、内外体系链接、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职能。上海大都市圈已经形成经济体系高度连接、治理制度创新对接、江南文化共通融合、区域环境共保共治的区域发展特点,并将以“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为愿景目标,持续推进“共享共担,对流辐射,弹性嵌套”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上海大都市圈;双循环新格局;区域协同;全球城市区域
04双循环新格局下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主要特点
1.经济:经济体系高度连接
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与产业链的巨大竞争优势,上海大都市圈成为中国经济一体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其在“双循环”新时期继续担当经济增长发动机、对外竞争主体的核心优势。
一是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经济能级不断提升。保持相当的规模体量是上海大都市圈发挥引领作用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基础。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强市林立,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的经济总量位列全球经济体第13位。年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海大都市圈的9城仍保持了稳定的正增长,其中有8城进入全国百强市,gdp总量超过11万亿元,占全国1/10以上。核心城市上海年的gdp达到3.87万亿元,增速为1.7%,总量规模全国第一,全球第六;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都排名全球第三;口岸贸易总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上海大都市圈内另外还有4城gdp超万亿元。“最强地级市”苏州以万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宁波以万亿元位居第12位,无锡和南通分别实现万亿元、万亿元。舟山虽然总量最低,但增速却超过10%,位列浙江省第一,极具发展潜力。此外,上海大都市圈内除南通外,各城市的人均gdp都超过10万元/人,最高的无锡市甚至超过上海,达到18万元/人,已迈入发达经济体门槛。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空间布局逐渐优化。上海都市圈内9大城市都步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推进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分工体系逐步错位互补。年核心城市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3.1%;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已登顶全国,超越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龙头”。年一季度,苏州8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5%,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0.6%、51.5%,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9%。年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对座城市数字经济综合评比,上海大都市圈共有四座城市入围,其中上海位列全国第1,宁波位列第8,无锡位列第9,苏州位列第13。
//图1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指数
资料来源:任泽平等:《中国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谁最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