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犹如人生的一个坎,每临高校毕业,长达十余年的学习生涯仿佛一瞬骤停,随之而来的是被裹挟进社会洪流,生存压力无限倍增。而秋季校园招聘历来被视为职场争夺的第一战,焦虑、迷茫缠绕着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近年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越发白热化。
[心态]
凌晨一点多,七平米的小单间,陆婧在黑暗中盯着天花板,没来得及清洗的衣服堆放在折叠椅上。尽管身体叫嚣着困意,思维却越发清晰。网申笔试题,面试官犀利的提问,还有许多琐细的事情,走马灯般构成了今日份的焦虑小剧场。
陆婧/供图
没有窗户的房间,空气在初秋还是有点发闷。陆婧从床上爬起来,透过31层楼道的小窗户,俯瞰香港的街景。只见高楼密密麻麻,外墙的霓虹交辉闪烁,仿佛刚刚入夜。
陆婧从南大文学院毕业后,来到这座城市读研。一年的研究生学制,焦虑从入学起已渐成常态。刚来香港的整整一周,陌生的城市,全英文授课模式,就业的压力,让她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我感觉自己好像患上了睡眠障碍,一到晚上就特别丧,睡前焦虑真挺严重的。”
面试现场
早在等待香港研究生offer的时候,她已参加过几家企业的春招,积累下不少经验。而想趁着年轻,去大城市见识一下,上海成了她离家最近的理想之地。
考虑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在排除了金融、银行、地产后,陆婧把目光投向了曾经有过实习经历的互联网行业,“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很多变化和挑战等待我去克服,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在她看来,焦虑是毕业生的常态。为了缓解这种焦虑,陆婧还专门和以前大陆的三两好友建立了找工作的群,大家相互鼓励,分享经验。
[成长]
八月开始,顾程多半时间都坐在宿舍电脑前,参照应聘单位的要求,一遍遍修改网上下载的简历模版,背景音乐是室友电脑里传出的枪版电影配音。
顾程是企业管理的研三党,他和身边绝大多数同学一样,都在等待十月以后金融和银行类招聘机会。而某位室友早已借助实习经历,走社招渠道,进了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
秋招以来,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他投了将近四五十家,目前收到笔试通知的约有20家,其他大部分栽在了简历筛选的环节上,“大概是因为自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还很皮毛吧。”
顾程过去的实习经历和项目都与市场有关,但近来他的兴趣慢慢转向产品运营,开始大量接触相关方面的书籍。相比而言,他认为产品岗的可塑性更高,能够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
顾程/供图
大规模投递简历,迎来的是各种笔试、面试。今年9月结束乌镇一家公司面试后,他为了赶上当晚其他公司的线上笔试,在陌生的街道上疯狂地寻找网吧。好不容易踏进门,一摸口袋——发现身份证并不在身上,只好懊恼作罢。
线上笔试是脑力和心理的高强度考验,时间进度条快到的时候,就像高考要砸了一样慌张。“如果一天做两份笔试题,肯定会偏头痛。”有时候笔试结束了,顾程的紧张感也很难以消除,着魔一样继续算答案。他也了解到身边有人会把笔试题目直接投影在墙壁上,请同学帮忙作答。“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算是一个bug吧。只要开摄像头做题时,画面里只出现你一个人,就不会被公司发现。”
在论文deadline和找工作之间,顾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后者。“看书,学习别人的经验,还加了一些产品经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