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上的索道从南到北有三条,在最北段的是中和索道。这个索道运行的是小型二人座椅式缆车,这种全暴露的小榄车视野更为通透,摇晃着,约莫20分钟就悠悠然地上了山。其间你可以度饱览苍山洱海。
缆车终点站就是中和寺,这是苍山上一座大寺,坐落在中和峰下,得名中和。寺前有一个平台,平台四周有长廊围绕,下了缆车人们可以在长廊里休息并眺望洱海,平台中间是一条通往寺庙的石阶。
中和寺大门古朴、可爱。大门上开了三个拱门,中间拱门供奉着弥勒,弥勒下还有一个神兽。这两尊雕塑憨态可掬,看上去颇有漫画的风格,让人过目不忘。
若从寺内看,大门是一个照壁,照壁中间还有一个牌坊,牌坊上立着康熙题字的“滇云拱极”匾额。牌坊里镶嵌的碑文叙述着康熙题字的事迹。由此可见中和寺在当时地位不一般。
寺内老建筑有两间,靠外的叫聚仙楼。聚仙楼高出入口平地一层楼,从两边踏着石阶才能上楼。聚仙楼是四面出檐的二层木楼,楼正面悬着中和寺和聚仙楼的两块牌匾,牌匾上挂着褪色的红绸带,牌匾下立柱上的红色纸质对联也褪色、破败了,倒是斗拱上的雕刻、彩绘、木窗上的木雕还很漂亮。
聚仙楼其实只是一个“过厅”,正面走出去便是正殿凌霄宝殿,也称玉皇阁。从聚仙楼走向凌霄宝殿要跨过两层石阶,中间隔着一块平地。
寺庙依山势而建、逐渐抬升的态势显而易见,凌霄宝殿要比聚仙楼看上去新很多。最值得注意的是殿里既供奉着道教的玉皇大帝,也供奉着佛教的观音菩萨。佛道相融的文化在大理历史悠久。
这两个建筑据说是清光绪年间重建后保留下来的,但根据中和寺旁管委会里的重修碑来看,在历史上中和寺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遭彻底破坏,原址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寺庙是年当地村民出资出力,靠人背马驮造起来的。后来中和寺陆续扩建增加王母殿、释迦牟尼殿、财神殿。
尽管这里是近几十年才建起的庙宇,但仍旧不失古朴韵味。寺庙也没有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而过分商业化,难得地保留了传统寺庙的安详,有时甚至有些许破旧。
当地村民常常来这里祈福,到了正月初九这里会举办祭祀玉皇大帝的“松花会”,届时庙里才有了不常见的热闹场面,大理远近乡镇的人们都会来这里朝拜。
尽管旧庙新建,几度损毁,佛道一体的信仰却没有消失过。就在寺庙里一缕缕香烟中,你能感受到大理一代代传承的信仰力量从未中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