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模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唐诗闲读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TUhjnbcbe - 2024/9/1 16:27:00

逆境是一个文学家的人生必修课。古往今来,概莫如是。

写宋词写到苏轼时,我们说苏轼一辈够倒霉,一生有12年的时间在被贬的路上。其时唐朝有个更倒霉的大诗人,他在贬官的路上足足经历了23年,他自己写诗说:“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错,他就是刘禹锡。

(刘禹锡塑像)

昨天我们已经介绍过他的一首怀古诗,一个诗人,在被贬的路上,见到古迹就发一通感慨,《蜀先主庙》怀古,《金陵怀古》、《寿春城春望》也是怀古,因为心底里窝着牢骚,这些怀古诗里,诗人的文学浪漫之光总会照到现实,这些诗要不就是借古讽今,要不就是借古喻今,总之,诗人关心的还是当下,古事古人只不过是别人的酒杯,借别人的酒杯洗心中的块垒是怀古诗的最常用思维。今天再说另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全诗如下:

(诗意图)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写于公元年,这年,刘禹锡由夔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的,这一年其实还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韩愈在这一年去世了。

西塞山,在现在的湖北省大冶东面的长江边,长江流到这里,岸边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同时,因为地形原因,这里也成就重要的军事要塞。三国末期东吴君主孙皓在这里凭借长江天险,在江中暗置铁椎,再加以千寻铁锁横锁江面,以防止上游战船来袭。后来太平天国时期,也曾有人用这种战法,后被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打破。

(王濬的进军路线图)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既有长江天险湍急的水流,又有铁锁横江,铁椎椎重力沉,已占领益州晋国军团,在王濬(晋的益州刺史)率领之下,以大筏数十只冲走铁椎(就是这里说的“楼船”,大型的船,据说王濬出战时,所造大船船上以木为城,起叠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遂后王濬以火炬烧毁铁链,魏国战船很快顺流而下,长江天险消失,孙皓很快“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于是,三国归晋,三国时期结束,东汉末年长期割据时期结束了。金陵指的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称建业,是吴国的首都。

(西晋部队王濬的“楼船”)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紧接上联,接着描述王濬破吴的经过。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中国诗词大会》出过一个题目,问丈、仞、尺从短到长的排列顺序,仞一般就等于寻,一丈等于十尺。并且列举了金庸先生给“射雕三部曲”中的人物起名字的顺序为例子:号称“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有一个孪生哥哥就叫裘千丈,因为丈比仞的长度长一些,有一妹妹就叫裘千尺,千寻当然指铁链之长。降幡,就是投降用的旗帜。石头指的是石头城,是南京城的别称,现在南京还有石头城旧址,比如《红楼梦》又叫《石头记》的原因,除了里面有顽石补天的典故与幻化的贾宝玉佩玉外,还暗指这些故事发生在金陵城。南京的别称较多,此外还有建康、江宁、天京、应天等别名。

(石头城旧址)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写到这里,诗人开始了他的感叹,即在怀古之后的议论。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啊,西塞山依然像河床枕头一样垫着滚滚东流的长江寒水。“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狄秋。”如今天下一统,四海成为一家,旧时的堡垒已成为萧条败落的废墟,只有芦荻在秋风中飘摇。

(故垒萧萧芦荻秋)

我们知道,唐宪宗时期,唐朝廷曾经取得过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出现了相对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大概到公元年到年,河北三镇就又进入了割据局面。

西塞山是军事要塞,从东汉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发生在西塞山的战争达一百多次,就算到刘禹锡写诗的那一年,这里也已经发生了很多重要的战役,诗人途经这里,在这里怀古抒怀,只选“西晋灭吴”这一战役作为题材,是对史实的精心剪裁:

(诗意图)

东吴是六朝的头,又是三国的尾,写东吴的灭亡,在历史是指当时吴王的昏聩,在当下指藩镇的不堪一击。晋吴一战,诗人把对吴的描写又集中在孙皓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上,从金陵的“王气”,到长江的天险,再到江上千寻的铁链,都不能阻挡东吴灭亡的命运;对于当下,诗的意义就是:既嘲弄历史上曾经割据一方的东吴政权,进而指出统一是天下大势、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又指出当时割据的藩镇政权早晚必将灭亡。诗中“四海为家日”是对主旨的点明,当然,东吴的灭亡,对于当时腐败唐王朝,也是历史之鉴。

对于苦难的中华民族,唐时期的藩镇割据,也该算这个民族的一个逆境时期,几千年下来,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才如此雄伟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之96,图片源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诗闲读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