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姐说:投了简历给心仪的单位,却接到其他公司的电话?晚会曝光的就业信息安全问题,是否也在困扰你?今天,我们就来第二篇专家说就业,谈谈避免简历泄露那些事,后面还有案例分析哟。有理论有案例,有分析有对策,快来一起看看吧:
★李进★
李进,西南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生涯咨询师,就业讲师团成员。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北森生涯规划师BCF,全球生涯教练BCC,国家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得年重庆市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两次西南大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年校级《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思*项目主持人。
争取内推机会,降低简历信息泄露风险
李进
晚会曝光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等行业头部招聘网站简历泄露一事,引发热议,三款求职APP随即不久遭主流应用商店下架。
智联招聘声称拥有1.8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然而在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里,记者向一位买家支付7元,便买到了一份智联招聘上求职者简历。简历上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同样,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对企业账户同样存在管理漏洞。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
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有多万条。
目前,虽然智联、前程无忧和猎聘已经道歉,但信息泄露似乎不会就此停止。
划重点!
如何确保自己求职信息安全
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万,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海投简历广撒网似乎是人之常情,也更容易增加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万,比上一年增加35万,再创历史新高。*府在制定今年的宏观*策时,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就业群体,受国内国外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应届毕业生求职时个人信息保护?这是一个越来越艰巨的任务。有的人佛系看待,有的人习惯隐忍,有的人试图反抗,更多人反抗无果后选择放弃,将其视为享受便利生活所要付出的代价。
除了完善法律和监管,增强个人防范意识之外,应届毕业生求职信息的保护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个人基本信息基本就好。在简历制作时,不要罗列个人全部信息如:姓名、性别、籍贯、年龄、照片、联系方式、现居住地、等。仅留下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可以确保企业可以联系你的核心信息即可。
(2)校园招聘投递简历更可靠。高校就业部门对于参与校园招聘的企业在在资质审核方面十分严格,现场宣讲会及招聘环节流程紧凑,多以纸质简历现场投递为主,能容易形成简历个人信息使用闭环,降低传播概率。
(3)不要过度依赖招聘平台简历模板。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要求用户上传的简历模板信息收集量大而全,个人信息填写项多,远超出一般求职简历一页A4纸所容纳的内容,更容易增加隐私泄露的风险。仅使用招聘平台投递简历,不愿意或者无法及时更新简历信息,不仅形成懒惰依赖,更会直接引发长期暴露的风险。
(4)不要在社交网络平台过度暴露自己的求职信息。大学生喜欢用微博、